雲端提前過春節
自從去年疫情爆發實施居家避疫後,生活圈縮小,親友不敢相聚,又無法出去旅遊。日子變得鬱悶又發慌。為聯絡感情,我們每周二晚上八點在 Zoom 上會面,至今沒中斷過,成員年齡最大的八十一歲,最小的十歲。每周都有不同主題,前陣子提前在雲端過春節,大家一起討論如何過春節及回憶過往的趣事,在 Zoom 上一起分享。
我準備了簡報,談「如何過年」:從除夕前的辦年貨、蒸年糕、吃團圓飯、壓歲錢紅包、拜年祝賀詞、舞龍舞獅、十二生肖、年的故事、爆竹、春聯、年畫、台灣農民曆到元宵節賞花燈。精采的圖片配上大紅的春聯、燈籠、鞭炮,喜氣洋洋。還有愛吃的年糕及令人垂涎欲滴的豐盛團圓大餐,很有年節的氣氛。
往年過春節,我們都在大餐館歡聚一堂、互相祝賀外,也一起享受佳餚並發紅包。這次拜高科技所賜能在Zoom一起見面,藉春節把傳統習俗搬上網在雲端過節。這是最輕鬆的方式,隔空聊天、回味過年的往事,讓我們在美國長大的第二及第三代小孩,了解華人如何過這個一年中最大的節慶及傳統的習俗。
在夏威夷的老四寫了一個「福」字倒掛起來,幾個不懂中文的ABC(在美國出生的中國孩子) 一看福字說:「貼反了」,於是福字如何貼成了大家討論的話題。一般來說大門上的福字要正貼,因為大門是出入口,代表開門迎春納福;對於外人進家門,代表恭敬。貼在屋門上、牆壁上、門楣上的福字也要正貼是好兆頭。只有在水桶和垃圾箱上兩個地方可以倒貼「福」字。原來貼福字還有大學問,不能亂貼。
在舊金山北灣的老三除了虛擬的年夜飯外,孫女有創意的自製五角紙燈籠,孫子只有十歲,也用紅紙做了一個小燈籠,從做中得到樂趣。聖地牙哥的姊姊買了鳳梨及白蘿蔔(菜頭)寓意旺來及好彩頭,並用架子掛上年結並張燈結綵,喜氣又熱鬧。
除夕的團圓飯是春節的重頭戲,年尾最豐盛、最重要的一頓晚餐。聖地牙哥老二的年菜準備自己做核桃蝦仁、木須肉、片皮鴨、蒸魚、糖醋排骨及炒麵。舊金山南灣老大的女兒拿出一束似毛髮的東西,讓大家猜是什麼?因不常吃,一時反應不過來,原來是髮菜。通常用來做湯,因發音近似「發財」,所以成為除夕必有的一道菜。
年紀最小的尼森問:「為什麼傳統除夕夜的餐桌上一定要有魚和髮菜?卻沒有我最愛吃的牛肉?」魚寓意年年有餘、髮菜和發財發音相近,都是討吉利。古早時代牛是幫農夫耕田的,所以習俗上沒有人吃牛肉。
接著的節慶是元宵節,這一天要吃湯圓、看花燈、猜燈謎,放鞭炮。大家在歡笑熱鬧中度過,春節也接近尾聲,大家收心恢復正常生活。
提前在Zoom上談年節,除了排解心情,從中學到各種知識也對年節有更深一層的認識。辭舊迎新、迎祥納福,並寄望對新年新生活能更美好,話題老少咸宜,皆大歡喜。雖然沒有飄香的濃濃年味,不一樣的春節,依然可以過出不一樣的精采。
本文已發表於世界日報家園版 2021-02-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