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新得力的老鷹

2009051914:08
 
 

從新得力的老鷹

 

所有鳥類中,從小就不喜歡老鷹。尤其親眼目睹老鷹低空飛下抓小雞的慘狀,總留下不好的印象,以為它們很強悍、兇猛。長大後又常見牠們撿食腐肉或殘餚為食,感覺上是既髒又具攻擊性的禽類。

年初開學典禮,聽到校長以「從新得力」為講題,借用老鷹突破困境再創生命力的故事,勸勉在座的學員,不要以為年歲大了,就失去對生命的期盼,以為人生到此就不再努力、不再嘗試,每天茫然度過餘生。故事內容給了我很深的啟示,並警惕自己時時要有努力不懈的鬥志。

老鷹的壽命,可以活到70歲。但在40歲時,上喙已長到向下回鉤,下喙變得又長又彎,幾乎碰到胸膛,取食不易。爪子開始老化,無法抓住獵物。羽毛越來越厚,變得十分笨重,飛翔更加吃力,老態龍鍾不再威猛。在此困境中,除了等死之外,只有必須設法去除老化的部位,才有活下去的契機。

老鷹會飛到山頂上的絕崖峭壁,另築一個特別的巢,在那裡獨自過著一段痛苦的更生過程。老鷹必須以鳥喙擊打岩石,直到完全脫落,再靜靜等到新喙長出,用新喙拔出原來的爪子。新爪子長出後,又把身上既厚且密的老毛一一拔掉。為期約五個月的孤單、痛楚,所受的苦真是難以筆擬,才又換來30年展翅高飛的歲月。

老鷹的毅力、決心及勇氣給了我很大的震撼。試想多少人願意連根拔起舊習慣、丟棄原有的包袱,經歷一段生不如死的折磨,打出一條活路。有時危機也是轉機,一扇門被關了,也許又有另一扇門為你而開。只要不放棄,肯上進與進修,努力尋求出一條路來,人生永遠也就沒絕望。

整個故事,讓我對老鷹的印象完全改觀。不再以自己的好惡判牠入罪。老鷹的「從新得力」,讓我領悟到:付出代價,必能創造自己的機運。

由老鷹的故事,不知不覺中低哼出秘魯民謠「老鷹之歌」,整首歌詞表達昂然想飛滄桑的淒美,令人泫然欲泣。原來自己對老鷹的認知是如此膚淺,卻不知它有另一面令人敬佩的毅力與勇氣,我真是以管窺天。

(本文已刊於 2009/05/18 世界日報家園版)

 

「老鷹之歌」

我寧可是隻麻雀,也不願做一隻蝸牛
沒錯,如果可以,我會這樣選擇
我寧可是支鐵鎚,也不願是一根鐵釘
沒錯,如果真的可以,我會這樣選擇

我願航行到遠方
像來了又去的天鵝
一個人如果被束縛在地上
他會向世界發出最悲傷的聲音
最悲傷的聲音

我寧可是座森林,也不願是一條街道
沒錯,如果可以,我會這樣選擇
我寧可感受大地就在你的腳下
沒錯,如果真的可以,我會這樣選擇


請聽老鷹之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