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保通寶銅幣

2022110202:21

《老物件情懷》天保通寶銅幣



天保通寶銅幣

我沒有收集銅幣的嗜好,但這枚天保通寶銅幣(見圖)竟飄洋過海,跟著我來到美國。一直以為是古幣,卻不知屬於哪個朝代?有時拿出來把玩,每次都有想知道它底細的念頭,甚至想送去骨董店鑑定,但自忖一個銅幣也不值多少錢,說不定是贗品而作罷。

祖父祖籍福建泉州,後遷移台灣小琉球,從事來往於屏東東港與沿海的商船。父親的生母因難產去世,襁褓時就被祖母收養。九歲時養父喪亡,父親隨著祖母跟東港親友一起南下,在枋寮開了一間客棧。

日據時代的枋寮,是往來台東時必經交通樞紐的最後一站,旅客都要在此住宿。南來北往的客人多,以貨幣交流,所以家裡時常有清朝末年、日據時代和民國初年大大小小不同的硬幣和紙鈔。

當時家道頗豐,祖母總是挽髻插簪、腳踩三寸金蓮、身穿著大襟衫,是一個乾淨俐落、見過世面的人。祖母好客,經常有朋友上門聊天喝茶,為人海派慷慨又講究穿著;每當祖母梳頭時,就會搬出她的百寶箱,我們姊妹圍著祖母問東問西,很好奇又羨慕。

當時姊姊對祖母說:「阿嬤,您這些簪花珠寶可以給我嗎?」阿嬤說:「等我死了,就給妳。」姊姊又問:「阿嬤您什麼時候會死?」這些對話成了我們姊妹談笑間的趣聞。我不知後來姊姊是否得到阿嬤的簪花珠寶?而我卻拿到幾枚天保通寶銅幣。

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,台灣遭逢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,當時的物價幾乎是一日數變。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試圖穩定物價,改發行新台幣,當時四萬元舊台幣兌換新台幣一元,舊台幣形同廢紙,人民損失慘重。

至今回憶起來,都還讓許多那一代的長輩痛徹心扉,遭受這一波打擊,我家的客棧只好歇業,祖母一生的心血付之東流,家裡只剩下一些藏在床下零碎的銅板及幾分薄田。祖母不懂得去兌換,她過世後,每個子孫都分到幾枚。

從小看到的硬幣都是圓形,連美國硬幣也沒跳脫這種設計,因此覺得橢圓形、中間有方孔的天保通寶銅幣很特別,令人喜愛,一直很小心地放在小盒子裡,當古物欣賞。

前些天,當我向周老師討教雕刻石材時,也順便讓她看看這枚天保通寶銅幣。她飽讀詩書,能畫、能寫、又能刻,她一看就知道是日本銅幣,建議我上 Google 查資料。

據記載,天保通寶銅幣是江戶幕府鑄造的銅錢,最初鑄造於天保六年(一八三○年),寬政改革後,幕府仍未改變財政困難、金融混亂的局面,遂鑄造發行「天保金銀」和「天保通寶」以挽救危機。

天保通寶銅幣狀如橢圓形,中間有個方孔,其長度為49.1mm-49.3mm,寬度為32.4mm-32.5mm,正面刻著天保通寶,背面上方刻著「當百」字樣,孔方下方為金工花押圖案。天保通寶材質優良,最初四十枚可兌換黃金一兩,後來卻隨著通貨膨脹、鑄量增多而不斷貶值;至一八七○年,天保通寶鑄造量達到了四萬八千四百餘枚,明治維新後,一百二十五枚天保通寶只能兌換一日元新幣,一八九一年停止使用。如今這些硬幣現在作為「幸運符」出售,並被錢幣學家收藏。

通貨膨脹造成物價飛漲,貨幣變得不值錢,經濟的沉浮影響民生巨大,江戶幕府時的日本天保通寶銅幣及台灣戰後的百元紙鈔,都是最好的見證。

這枚天保通寶造形奇異、製作精良,由資料查出若是一八三五年(天保六年)鑄造的銅幣來推算,至今已有一百八十七年的歷史,可稱上珍貴罕見的百年古物了。古幣雖然經歷無數歲月的洗禮,品相外貌或許受到影響,但仍然具有其歷史文化及紀念價值,彌足珍貴。不管幣值多少?我都會好好保藏與珍惜,因為這是祖母留下的遺物,也是曾氏家族的一。

本文已發表於世界日報上下古今版   2022-08-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