碗粿

2021041102:37

碗粿





從住處社區走向馬路,拐個彎就有一家素食快餐店,以前專賣豆漿、豆腐、豆花、豆干。為了拓展生意,後來增加了一些冷凍食物:菜包、薺菜包、蘿蔔糕、粽子及一些腐製涼菜。早上有饅頭、糯米飯團及各種點心,中午賣一些素菜。此外居然賣起素碗粿,嘴饞順手買一碗回家試吃。素碗粿內有幾片冬菇,配上半個滷蛋及蘿蔔乾,粿有點糊,少了絞肉,蘿蔔乾又不香脆,吃不出令人懷念的家鄉美味。

小時候住在台灣南部的鄉下,賣碗粿的大嬸總在下午三、四點時挑著擔子,沿門挨戶的叫賣:「來買碗粿喲!」此時肚子正餓,來一碗碗粿,軟嫩綿密澆上蒜蓉特製的醬汁,有迷人的古早味。哇!真是幸福。

來了美國許多年,還沒吃到舌尖存留的碗粿美味,是食材比例不對?蘿蔔乾不香脆?滷蛋代替鹹蛋黃?反正說不上來,即使是用絞肉,也尋不出它的原汁原味。

有一天,在一家專賣便當及小菜的速食店裡發現一道小菜特別吸引我,脆黃中點綴著紅椒片,色美令人食欲大振。果然嚼出爽脆的口感與香甜的蘿蔔乾原味,心中一陣歡呼,啊!就是它:台灣古早的菜脯味,得來真不容易。蠢蠢欲動,想自己試著做碗粿。翻看食譜又看YouTube,終於找到適合我這個懶人的做法。

不用稱多少公克,也不需量多少CC的水,只用量杯,讓我做起來方便。做法:在來米粉兩杯半、日本太白粉四大匙倒入容器裡攪拌後,加入兩杯冷水調勻。滾水四杯沖入生米漿當中,邊沖邊快速攪拌均勻成糊狀(若米漿太稀時,再用小火再稍稍加熱)。

餡料可用絞肉、蝦米、香菇、紅蔥酥、滷蛋或鹹蛋黃及速食店買來炒好的蘿蔔乾切成小粒,做成肉臊,比例可依個人愛好。先把糊狀的米漿裝入碗中約八分滿,蒸二十分鐘,再將配料鋪於上面再蒸十分鐘,可以搭配蒜蓉醬油膏食用。

當揭開鍋蓋時,香氣四溢。終於看到自己蒸熟的碗粿,真興奮!迫不急待趕緊澆上醬料趁熱吃了一碗,比外賣店的素碗粿好吃多了,外子還說:「不錯!想吃就自己做,只是還要再軟Q些。放半個滷蛋好看,放鹹蛋黃更好吃,較有家鄉碗粿的美味」。

我自己覺得不錯,第二天午餐,外子又吃了兩碗。謝謝他的捧場,也謝謝他肯當我的白老鼠。雖然不太軟Q,還好差強人意,自己也吃了三碗,沒落至倒入垃圾桶的下場,自己感到很安慰。事後檢討不太軟Q的原因,是米漿粉糊用小火再加熱時,沒拿捏好有點稠了。

不甘心,一個月後又試蒸,不管熱食或冷吃都軟Q,怕生蒜味道,把台灣品牌的甜辣醬混入醬油膏調勻做醬料,甜鹹中帶點小辣,味道真棒,更好吃。美中不足的是買不到更好的鹹鴨蛋黃。

原來以為做碗粿很簡單,一次就可以成功的,殊不知台灣的傳統小吃,看似平凡的料理,要做到Q彈都有秘訣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,方明白大道至簡,知易行難,最簡單的卻往往是最難做到的。外子還打趣說:「不愛下廚房的人,為了想吃碗粿,如此下工夫,還是少見,娘子可教也!」

碗粿雖好吃,偶爾為之做一、兩次還可以,因為家裡的蒸鍋一次只能蒸三碗,要分兩、三次蒸,太費工夫了,加上同樣的碗不多,自己又不愛吃冷藏的食物,也許會試著把量減少,每次只蒸三碗,滿足自己想吃時就做。貪多無味,再美味的食物隔三差五的吃也會有膩的時候,反而壞了心中台灣古早味碗粿的美味。

最大的期盼是,希望能在住家附近的台灣小吃店買到現成、合口味、價錢又合理的家鄉碗粿或肉圓,想吃就買一碗解饞,滿足味蕾又解鄉愁,更希望把傳統美食推廣出去,並發揚光大。

本文已發表於世界日報家園版   2021-01-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