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年舊事

2013101223:32
 

 

1969年10月我辭去教了九年的教師職位,拎著簡單的行李,帶著兩歲半的兒子,搭機離開臺灣,千里迢迢萬里尋夫,來到芝加哥依親生活。

當時唯一的收入是外子微薄的獎學金,一家三口只能省吃儉用。眼見存款漸漸短少,心裏開始恐慌,無法想像節衣縮食的日子怎麼過?原以為一家人能在一起,就是最大的幸福與快樂。天天盼望著早日相聚,卻天真的沒考慮到現實生活的壓力是什麼樣子!常自問:來美國是不是做對了最好的決定?

賦閒在家,很不習慣不上班的日子。自從把兒子送去救世軍辦的幼稚園上學後,我開始迫不及待的想要出去工作,但是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?打字不會,燙髮美容沒學過。從小不做家事,如何去餐館端盤洗菜?加上語言能力不行,好像找不出自己還有啥用?不能文也不能武,有虎落平陽的困頓。

外子安慰我:不要著急,先適應一下新環境。先冬眠養足精神和體力,明年再做以後的計劃吧!於是外子利用週末帶我們到各處去玩,去郊外賞楓葉,到芝加哥市區去逛號稱美國第二大的城市。上高速公路享受它的快速與便捷,到超市購物,望著琳瑯滿目整齊又乾淨的食物排列有序且一應俱全,真的嘆為觀止。驗正了美國的地大物博及先進。處處充滿新鮮又好奇,簡直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,找工作的事,早已拋到腦外。

送走了寒冬,終於露出了曙光。在住家附近找到了一家印刷所的工作,約好第二天去上班。一陣子歡喜後,開始擔心明天上班時,聽不懂別人的話如何應付?外子說:「試試看!一定可以應付的,不必怕,大不了再找別家公司」。有外子的鼓勵,心理的不安去掉了大半。

這是一家專門承辦印刷的公司,老闆是意大利人。廠房靠近中國城,共有兩層樓:員工十來人,大半員工是意大利人,我是唯一的東方面孔。同是外來的移民,有著共同的奮鬥目標,大家一起工作,沒有歧視也見不到勾心鬥角,大家只想好好工作多賺點錢,心態上很單純。

第一天,學會上下班一定要打卡,否則拿不到工資,遲到早退會扣工錢。然後每天的工作,由一位胖女工頭指定,不能自己挑選工作。內容有糊紙、摺公文、裝信、把書頁裝訂成冊、整理廣告彩色紙、和操作印刷機。

工作看起來很簡單,但偶爾也會分心而出錯。例如漿糊塗不均勻,落掉書頁或重複張數或顛倒裝置等等的小疏忽。這時,最怕的是被那位大嗓門的女工頭撞見。她一張開大嘴,就讓人驚慌失措,人人停下手上的工作,抬頭看誰闖禍,讓做錯事的人,無地自容。我自認己英文不好,臉皮又薄,每件事確定是對的才敢放膽去做,處處小心。還好沒犯過任何錯,幾句簡短破英文保住了我的工作。

印刷所給的工資低,也沒醫療保險,更沒有福利制度。每天八小時站著工作,除了早上十分鐘喝咖啡,中午三十分鐘午餐,下午沒有休息時間,直到下班才歇手。整天下來,累癱了!回到家已經精疲力盡,無法做晚餐。硬撐著疲憊的身體,跪到椅子上洗米切菜,舒緩酸痛的雙腳。強忍住淚水,感嘆賺錢不易,告訴自己不能被打敗,更不許打退堂鼓,這只是暫時的打工。這份工作雖辛苦但精神上卻很踏實,至少我有能力分擔家計。一想到美金1元可兌換台幣40元,精神就很振奮。

第一次打工,只做了一個月。不是公司關門也不是被炒魷魚,而是遇見了一位貴人幫我找到一份較好的工作。不管如何,我仍然很感謝這位意大利老闆給我來美國的第一份工作,他給我勇氣與信心。讓我在美國職場上踏出了一大步,除了感念還有感恩。第一份打工的經歷,仍深印腦中。